本实验目标契合《教学指南》对口译课程教学目标的描述。在本虚仿实验中,学生了解掌握口译知识、国际商务知识、产业知识,培养商务口译能力、跨文化商务沟通协调能力、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,提高境外投资风险意识,掌握风险分析的方法(如图4)。
图4: 实验教学目标
(1)提高口译专业知识能力
1)掌握常用的口译技巧,如关键信息抓取和处理、数字口译、名称口译、习语惯用语口译、信息重组等,促成源语信息向目的语及时、有效传递;培养学生英汉双语转换能力、跨国境跨文化沟通协调能力。
2)熟悉口译过程、特点与标准,掌握译前规划准备、译中执行/补救和译后评价的口译策略能力。
3)培养口译复盘能力,提高译文分析、评价、完善与创新的能力。
4)培养译者道识能力(如规范意识、安全意识、惯习意识、身份意识等)。
(2)提升国际商务能力,以及讲好“一带一路”中国故事的能力
1)体验、认知国际投资博览会场景,理解、熟悉国际商务活动流程规则,掌握特定话题和情境下的术语、行话、表达习惯、话语结构等,培养高阶思维能力,提高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。
2)体验、认知、参与国际商务活动,提升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理解,培养讲好“一带一路”中国故事的能力。
3)了解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知识(如市场风险、跨文化管理风险、财务风险、法律风险、环境风险等),掌握风险分析方法,培养思辨、评估能力。
(3)提高学生综合素养,提高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
1)培养结合地方产业,市场导向的应用型翻译人才。通过以我国传统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寻求国际产能合作为叙事背景,实验任务设计融入环保、时尚、科技、全球供应链等元素,学生通过实验,熟悉该产业的术语、行话、新动态等,提高跨学科英语沟通能力。
2)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,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、整合跨学科知识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创业意识。
综上,本实验的目标、内容与能力培养如图5:
图5: 本实验的教学目标、内容与能力培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