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描述

1)口译能力构成

PACTE Group(Process of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 Group,即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评估专项研究小组)修订翻译能力模型,认为其由五种子能力,即双语能力、语言外能力、策略能力、工具能力、翻译专业知识能力,以及生理心理要素构成。

本实验涉及的口译能力与PACTE的翻译能力模型总体一致,实验着重口译能力中的英汉双语转换能力(如惯用语口译、数字口译、名称口译、术语口译、信息重组等)、语言外能力(如文化知识、专题/行业/产业知识、国别与区域知识等)、口译知识能力(如策略能力:译前规划、译中执行/补救、译后评价等),以及译者道识(如安全意识、规范意识、身份意识等)。

2)商务语境、商务认知语境、商务话语

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,是学习者个体通过体验与周围环境(即社会文化语境)相互作用,从而建构和发展自身的认知语境。

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境与话语是气候与天气的关系。商务话语是商务情景、文化语境的表征,商务情景语境变量的变化可预测商务话语的变化。商务情景语境包含三大变量:语场、语旨、语式,即指商务活动的主题、目的、场所,商务活动参与者以及商务沟通时采取的方式,如口语或书面语。商务话语涉及语义结构选择以及话语结构潜势等。

学生的商务认知语境是指对国际商务语境的认知、互动、互洽,是对商务话语、情景语境以及社会文化语境要素的激活、调动与使用,并通过商务活动,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发生、发展。学生认知语境,如专题知识,既制约着其对源语的理解能力,也制约着其用目的语进行解释、翻译的能力。

知识点:共14 个

1. 口译过程、特点和标准

2. 译者道识(安全意识、规范意识、身份意识、惯习意识等)

3. 口译策略能力(译前规划准备、译中执行/补救、译后评价等)

4. 惯用语口译(礼仪口译等)

5. 文化口译(习语、成语口译等)

6. 数字口译(大数字、序数、模糊数字口译等)

7. 名称口译(专有名词口译等)

8. 双语转换技巧(语序变化、词性变化等)

9. 信息重组(识别主次信息、逻辑梳理等)

10. 术语、行话口译(专题知识)

11. 演讲与口译(企业宣讲口译)

12. 跨文化商务沟通

13. 境外投资知识

14. 风险管理知识

(2)核心要素仿真设计(对系统或对象的仿真模型体现的客观结构、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实验场景进行如实描述,限500字以内)

本实验以近200个境外项目与公共外交案例为原型进行仿真设计,核心要素包括:

(1)国际商务语境

本实验以“国际投资博览会”真实比例提供展馆、展位、观众席、摄像机、话筒、会议室等场景、器物,学生“身临其境”,通过控制“人物”的活动轨迹,实现与情景环境的交互。学生可通过对人物、互动对象、模式、噪音、字幕、语速、重播等的选择,改变实验条件或环境要素,从而使每次实验都朝向更高的挑战难度。

本实验通过纺织服装企业“走出去”映射历史上的“丝绸之路”,展现新时代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社会文化经济交流的高仿真图景。

(2)人物

本实验中“人物”丰富丰满,仿真度高,如“口译员”、“新手”、“销售”、“制造商”等。学生通过化身与虚仿情境中的“人”与“物”频繁互动,不同的任务和任务完成度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,实现不同的人物叙事。

(3)任务

“人物”参与国际商务活动,完成一对一洽谈、企业宣讲、商务谈判、锦绣中华直播间,或进行投资风险分析判断等“任务”。口译员和项目负责人线路设置不同的任务,采取的应对也不同,由此表征全景式、多层面、多维度纷繁复杂的商务世界。任务设定仿真度高。